查看 | 回复 1 | 你心目中的孩子是怎么样的? |
| 只看楼主
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此:左边是护航和托举,右边是尊重和放手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萌萌又拿下古筝大赛一等奖了,这已经不是孩子第一次拿奖 复旦大学教授朱永新说:“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,关键的关键。” 最好的教育,永远是家庭教育。 高质量陪伴,为孩子搭建牢靠的安全感 朋友在聊天中提到,妻子怀孕后,自己就心甘情愿地停工在家陪伴妻子。 萌萌出生后,他尽量选择在身边工作。为了能多陪孩子,他早上早早的出门,晚上多晚都坚持回家。即使不得已外出工作,他也会通过视频电话来给女儿讲故事。 夫妻之间,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,用在亲子之间同样适用。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不但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稳定的亲子关系,更是可以为孩子搭建起牢靠的安全感。 最近,热播综艺《亲爱的小课桌》里,一名叫程曦的小女孩在写作业时,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要老师陪伴着她。 老师只要一离开,孩子就会想办法让老师留下。她写作业的时候,必须要求大人时刻守在身边。 用傅首尔的话说就是,好黏人呀。 坐在观察室的爸爸道出了事情的缘由,孩子在家也是这样,做作业一定要有人陪在身边。 原来,他和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,孩子基本都是老人带,平时都是爷爷陪着写作业,所以导致孩子非常黏人。 教育专家张敏一针见血的说到:“程曦这样,是明显的长期父母不在身边,孩子交给老人带,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。” 如今,很多家长都是如此,要么自己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,要么就是陪着孩子也是自顾自的玩手机、做家务、或是忙于其他事情... 陪着孩子不是陪伴孩子,高质量的陪伴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世界,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和重视。 作家苏珊·施蒂费尔曼说:“一切亲子关系都始于陪伴。” 高质量的陪伴不但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幸福和爱,更是可以给孩子安全感。 有牢靠安全感的孩子,就像是铸就了厚实的壁垒,会帮助他们在成长当中抵御很多挫折。 知乎上,一位网友发的帖: 和父母吵架时,和他们提出诉求自己需要被尊重。父母反手一巴掌说,我们生你养你,不需要尊重你,你一定要尊重我们,不然你就滚出去,别在这个家。 看着屏幕,我都替这位网友感到心痛。 很多人认为孩子就不需要尊重,转而把大人的一切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,完全忽视孩子内心的感受。 不被尊重的孩子,慢慢的就会封闭自己的内心,不愿意与父母交流,从而导致亲子关系的恶化。 尊重是唤起孩子心中爱意和温情的基础,也是让孩子走向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放手和尊重,让孩子独立自主 有人曾说:“最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此:左边是护航和托举,右边是尊重和放手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” 想要孩子优秀而独立,作为父母,首先要尊重孩子的生长方式,再适时的放手,最后当孩子遇到不可跨越的困难和危险时,及时的拉他一把。 言传身教,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近日,四川成都一名9岁的小男孩CC火了。 今年读三年级的CC无意中看到妈妈读研的英语笔记时,红着眼眶,内疚的对妈妈说:对不起,妈妈,以前我没有好好学习。 据妈妈介绍,家里一直有学习的氛围,没有想到一个笔记本对孩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。 这个事情过了以后,孩子有了更加明显的变化,早早的会把作业写了,也会很自觉的开始练钢琴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言传身教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。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,你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 曾经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: 孩子因为成绩不好,被妈妈骂笨鸟。 孩子不服气地说:世上笨鸟有三种,一种是先飞的,一种是嫌累不飞的。 妈妈问:那第三种呢? 孩子回答说:这种最讨厌,自己飞不起来,就在窝里下个蛋,要下一代使劲飞。 看完段子,觉得好笑之余又觉得很是扎老母亲的心。 假如父母选择自我放弃、虚度光阴,又凭什么要求孩子奋力拼搏。 但父母选择努力向上,孩子必然会用心学习,慢慢的朝父母的样子靠拢。 作家沈夜焰曾说:“所有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,等长大了一回头,才发现成长的轨迹就在那里,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。” 在教育的路上,父母是因,孩子就是果。 想要结出饱满硕大的果实,先要从源头给予充足富有营养的养料,而源头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。 最好的教养方式,是我在陪你长大的同时,自己也在努力的成长。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,只有不会教的父母,每个孩子赤裸裸的出生就是一张白纸。 需要父母用心陪伴、用爱滋养;用尊重唤起爱意、用放手换取独立;用言传身教树立榜样,最后引领他们迈向更广阔的未来。 如果孩子从小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,将来即使不拔尖,也定不会差到哪里去。 为人父母都应知晓,对于孩子而言,最好的教育,永远藏在家里。 |
|
卢雨林 最后编辑于 2020-12-10 20:12:29 |
|
|
|